棉花子
174 2023-09-28
土牡蛎
(《四川中药志》)
【来源】为蚌科动物川南珠蚌的沉积贝壳。
【动物形态】川南珠蚌
贝壳2片,同形,呈长椭圆形,长约16厘米,高约7厘米,前部短圆,后部伸长;壳顶部大,位于壳的前部。壳层很厚,背缘达1厘米,前缘约5毫米。壳面棕褐色,环状的生长线密集,壳内壁珍珠层银白色,有光泽。
生活于江河、湖泊中。分布四川一带。
【采集】冬季水枯时,在河滩沙坝上收集,洗净泥沙,晒干。
【药材】贝壳呈半椭圆形或船形,因久为河水冲击及泥水覆盖,多显枯松状态。壳片沉重厚实,腹面边缘较薄,顶部较厚。外表棕褐色或灰棕色,角质层多已剥落,呈粉灰状,剥落处显出银白色的内层。角质层质地较光滑;并有较细的环纹;内表面亦银白色,有光泽,附有白色粉霜,细致,易粘手。质坚硬,击碎后,断面起层。嗅之微似石灰气味。以色白、壳厚实,沉重、表面带粉灰和有光泽者为佳。
产于四川。
【炮制】去净泥沙,打碎,生用,或煅后研成粉末用,其粉在四川亦称为"蛤粉"。
【性味】咸涩,微寒,无毒。
【归经】入肝、肾二经。
【功用主治】固精敛汗,散结软坚。治盗汗遗精,红崩白带,瘰疬结核,虚热外浮,头晕烦躁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3~6钱;或入丸、散。
【宜忌】虚寒肿弱者忌服。
【选方】①治阴虚阳亢,烦躁头晕,虚热外浮及盗汗遗精:土牡蛎、龙骨。煎汤服。
②治赤白带下:土牡蛎、山药、龙骨、海螵蛸、茜草。研末为丸服。(清带丸)
③治瘰疬结核:土牡蛎、贝母、夏枯草、玄参。研末为丸服。(消核丸)
④治自汗不止:土牡蛎、黄芪、麻黄根、浮麦。研末为散服。(牡蛎散)
土八角 (《四川中药志》) 【别名】土大香。 【来源】为木兰科植物红茴香或云南茴香的果实。 【植物形态】①红茴香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7米。树干灰色,幼枝绿色。单叶互生,革质,椭圆状披针形或长方披...
土百部 (《中药材手册》) 【别名】千锤打(《四川中药志》),滇百部、小百部(云南)。 【来源】为百合科植物羊齿天门冬的块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羊齿天门冬 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短.根簇生,粗壮,肉质,先端膨大...
铜锤草 (《四川中药志》) 【异名】大酸味草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大老鸦酸、地麦子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紫酢浆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,红花柞浆草、大咸酸甜草、水酸芝、一粒雪、隔夜合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 【...
蓑草根 (《四川中药志》) 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拟金茅的嫩根茎。 【植物形态】拟金茅,又名:龙须草、羊草。 多年生草本,高40~70厘米。须根粗壮。秆一侧具纵沟,具3~4节。叶鞘除下部者外均短于节间,...
苏头 (《四川中药志》) 【异名】紫苏兜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或白苏的根及近根的老茎。植物形态详"紫苏叶"及"白苏子"条。 【采集】秋季采收,将紫苏或白苏全株拔起,切取...
盘龙七 (《陕西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石白菜、地白菜 【来源】为虎耳草科植物秦岭岩白菜的根茎。 【植物形态】秦岭岩白菜 多年生草本,高5~50厘米,全体平滑无毛,根茎粗壮,匍匐,圆柱形。叶基生,具柄,近...
花苜蓿 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 【异名】奇尔克、纳林-胡岑格(蒙名),布斯项(藏名)。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花苜蓿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花苜蓿,又名:扁豆子、野苜蓿。 多年生直立草本,高30~10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