螳螂

医药桥 2023-10-09 17:09

螳螂
(《别录》)

【异名】不过、淆刑、???、蛑(《尔雅》),蚀谜(《本经》),髦(《方言》),哇父(《说文》),天马(《吕氏春秋》高诱注),螗螂、石螂(《尔雅》郭填注),屹谜(《方言》郭璞解),拒斧、刀螂、淆螂(《纲目》),斫父、斫郎(《说文解字注》)。

【来源】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、小刀螂等的全虫。

【动物形态】①大刀螂
体形较大,呈黄褐色或绿色,长约7厘米。头部三角形。前胸背板、肩部较发达。后部至前肢基部稍宽。前胸细长,侧缘有细齿排列。中纵沟两旁有细小的疣状突起,其后方有细齿,但不甚清晰。前翅革质,前缘带绿色,末端有较明显的褐色翅脉;后翅比前翅稍长,向后略微伸出,有深浅不等的黑褐色斑点散布其间。雌性腹部特别膨大。足3对,细长。前脚足粗大,为镰刀状,基部外缘有短棘16个以上,腿节下外缘有短棘4个,以第2个最大。
栖于草丛及树枝上。捕食各种小虫。秋季产卵于草茎或树枝间,翌年春末孵化,幼虫形与成虫相似,惟翅较小。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。

②小刀螂
体形大小中等,长4.8~9.5厘米,色灰褐至暗褐,有黑褐色不规则的刻点散布其间。头部稍大,呈三角形。前胸背细长,侧缘细齿排列明显。侧角部的齿稍特殊。前翅革质,末端钝圆,带黄褐色或红褐色,有污黄斑点。后翅翅脉为暗褐色。前胸足腿节内侧基部及胫节内侧中部各有一大形黑色斑纹。
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。

以上两种螳螂的卵鞘(桑螵蛸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螳螂除上述2种外,常见而分布较广的尚有薄翅螳螂、巨斧螳螂及华北刀螂等,其全虫及卵鞘亦可同供药用。

【采集】夏、秋间捕捉。

【化学成分】绿色螳螂的体液呈碱性,pH7.8~9.0,棕色螳螂则呈酸性,pH5~6(可能与食物有关)。在体外,此两色素的呈色,可因酸碱性而互变。薄翅螳螂的棕色色素与黄色色素都是胆绿素及其相类物质;薄翅螳螂的皮下及血液都含胆绿素。与高等动物一样,甘氨酸是合成胆绿素的材料。

【性味】《医林纂要》:"甘咸,温。"

【功用主治】治惊痫,咽喉肿痛,痔疮。

①《纲目》:"治小儿急惊风搐搦,又出箭镞,生者能蚀疣目。"

②《医林纂要》:"补心、缓肝,去风热,定惊痫。入心而能泄热气,散瘀血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搐鼻、吹喉或调敷。

【选方】①治小儿急惊,定搐:螳螂-个,蜥蜴一个,赤足蜈蚣一条。上三味,同为细末。每用一剜耳,吹入鼻内。(《圣济总录》中分散)

②治喉症,不论新久,咽喉肿痛或破烂:螳螂一只(晒干),净冰片一钱,硼砂七分,正绿萼梅(去蒂)五分。共研细末,吹入喉内,能生肌,消炎。(福建)

③治痔疮:烧螳螂(褐色者)服之。(《新本草纲目》)

④治脚气(痹、水脚气):取螳螂体部,以饭粒捣和,包裹腿脚患处。(《动植物民间药》)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
    上一篇:天麻
    精彩图文
    相关推荐
    1. 螳螂及桑螵蛸

      【中药名称】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7:09

    2. 桃胶

      桃胶 (《别录》)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树皮中分泌出来的树脂。植物形态详"桃仁"条。 【采集】夏季采收,用刀切割树皮,待树脂溢出后收集。水浸,洗去杂质,晒干。 【化学成分】树胶的主要组成为半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7:09

    3. 桃子

      桃子 (《日用本草》) 【异名】桃实(《别录》)。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热果实。原植物详"桃仁"条。 【化学成分】果实食部每百克含蛋白质0.8克,脂肪0.1克,碳水化物7克,粗纤维4.1克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7:09

    4. 獭四足

      獭四足 (《别录》) 【异名】獭爪(《饮膳正要》)。 【来源】为鼬科动物水獭的四足,动物形态详"獭肝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①《别录》:"主手足皮皲裂。" ②《本草拾遗》:"主鱼骨鲠不可出者,煮汁食。" 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7:09

    5. 獭肉

      獭肉 (《别录》) 【来源】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肉,动物形态详"獭肝"条。 【性味】甘咸,寒。 ①《食疗本草》:"性寒,无毒。" ②《饮膳正要》:"味咸,平,无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虚劳骨蒸,水肿胀满,二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7:08

    6. 黄脚鸡

      黄脚鸡 (《贵州草药》) 【异名】玉竹、十样错(《贵州草药》),竹节参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 【来源】为百合科植物剑叶假万寿竹的根茎。 【植物形态】剑叶假万寿竹 多年生草本,高20~30厘米。根茎横走...

      0 条评论 59 2023-10-09 16:08

    7. 木瓜枝

      木瓜枝 (《别录》)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枝叶。植物形态详"木瓜"条。 【性味】《纲目》:"酸涩,温,无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《别录》:"主湿痹邪气,霍乱大吐下,转筋不止。" 【选方】治小儿热...

      0 条评论 59 2023-10-09 16:37

    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