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子
174 2023-09-28
酥
(《别录》)
【异名】苏(《本草经集注》),酪苏(《唐本草》),酥油、马思哥油、白酥油(《饮膳正要》)。
【来源】为牛乳或羊乳经提炼而成的酥油。
【制法】土法加工者,系将鲜乳汁装在牛皮口袋内或其他容器内,不断摇动,使油和乳分开后,取其油脂即成。
《纲目》:"《徘仙神隐》云,造(酥)法,以乳入锅煮二、三沸,倾入盆内,冷定,待面结皮,取皮再煎,油出去渣,入在锅内,即成酥油。一法以桶盛乳,以木安板,捣半日,焦沫出,撇取,煎去焦皮,即成酥也。凡入药,以微火溶化,滤净用之良。"
【性味】①《别录》:"微寒。"
②《千金食治》:"沙牛及白羊酥,味甘,微寒,无毒。""牦牛酥,甘,平,无毒,"
【归经】《四川中药志》:"牦牛酥,入肝、脾、肺、肾、大肠、小肠六经。"
【功用主治】补五脏,益气血,止渴,润燥。治阴虚劳热,肺痿咳嗽,吐血,消渴,便秘,肌肤枯槁,口疮。
①《别录》:"补五脏,利大肠,主口疮。"
②《千金?食治》:"沙牛及白羊酥,除胸中客气,利大小肠,治口疮。""牦牛酥,去诸风湿痹,除热利大便,去宿食。"
③《本草拾遗》:"合诸膏,摩风肿,腕跌血瘀。"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"牛酥,益心肺,止渴、嗽,润毛发,除肺痿、心热并吐血。"
⑤《纲目》:"挲牛、白羊酥,益虚劳,润脏腑,泽肌肤,和血脉,止急痛,治诸疮,温酒化服。"
⑥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润燥充液,滋阴止渴,耐饥,养营清热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溶化冲,0.5~1两;或入膏、丸。外用:涂摩。
【宜忌】①《本经逢原》:"脾胃虚滑者禁用。"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中虚湿盛者忌之。"
【选方】①治咳嗽积年不瘥者,胸膈干痛不利:莨菪二分(以水淘去浮者,水煮令芽出,焙干,炒令黄黑色),酥一鸡子许,大枣七枚。上三味,铛中煎令酥尽,取枣去皮食之,日二。(孟诜《必效方》)
②治气嗽:杏仁一升(去尖、皮、两仁者,研滤取汁),酥三合,白蜜三合。以水三升,研滤杏仁,纳铜铛中,煎可减半,纳酥、蜜,煎二十沸,纳贝母末四分,紫菀末三分,甘草(炙)末一分,更煎搅如稀糖,一服一匙,日三、夜一服,以咳嗽止为度。忌蒜、猪肉,(《延年方》杏仁煎)
③治蜂螫:酥涂之。(《圣惠方》)
④治恶虫咬:酥和盐涂之。(《圣惠方》)
【名家论述】①《本草会编》:"酥、酪、醍醐,大抵性皆润滑,宜于血热枯燥之人,其功亦不甚相远也。"
②《本草经疏》:"凡一切药用酥炙者,取其淘燥,兼能益精髓,补血脉,又有渗入骨肉使骨易糜之功。"
苏木蓝 (《贵州草药》) 【异名】山豆根(《贵州草药》),木蓝叉(《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》)。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苏木蓝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苏木蓝 矮灌木,高30~50厘米。茎直立有棱,灰绿色。单数...
粟芽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蘖米(《别录》),粟蘖(《本草衍义》)。 【来源】为粟的发芽颖果。植物形态详"粟米"条。 【制法】将粟谷入水中浸透,捞出置筐内,上盖稻草,每日洒水4~5次,保持湿润,至芽长...
酸不溜 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分枝蓼、叉枝蓼、酸姜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。 【来源】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叉分蓼 多年生草本,高1~1.5米。茎从基部开始生出很多叉状分枝...
酸浆 (《本经》) 【异名】?、寒浆(《尔雅》),醋浆(《本经》),苦?、苦条、皮弁草(崔豹《古今注》),酸浆草(《尔雅》郭璞注),灯笼草(《唐本草》),苦耽(《嘉祐本草》),金灯草(《履?岩本草》)...
松花粉 (《唐本草》) 【异名】松花、松黄(《唐本草》)。 【来源】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花粉。植物形态详"松节"条。 【采集】4~5月开花时,将雄球花摘下,晒干,搓下花粉,除去杂质。 【药材...
翻白草 (《救荒本草》) 【异名】鸡腿儿(《救荒本草》),天藕儿(《野菜谱》),湖鸡腿(《纲目》),鸡脚草、鸡距草(《草木便方》),乌皮浮儿、芋角草(《植物名汇》),土菜、茯苓草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...
凤仙 (《救荒本草》) 【异名】小桃红、夹竹桃、海砷、染指甲草(《救荒本草》),旱珍珠(《纲目》),透骨草、凤仙草(《珍异药品》),小粉团(《分类草药性》),满堂红(《浙江中药手册》),水指甲(《南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