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栗子

医药桥 2023-10-09 17:00

石栗子
(《广东中药》Ⅱ)

【异名】海胡桃(《桂海虞衡志》),黑桐油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
【来源】为大棘科植物石栗的种子。

【植物形态】石栗(《南方草木状》),又名:烛果树。
常绿乔木,高达13米;幼嫩部和花序均被星状短柔毛。单叶互生,卵形至阔披针形,长10~20厘米,基部短尖至心形,先端渐尖,老叶上面无毛,下面被锈色星状柔毛,全缘或3~5裂;叶柄长6~12厘米,先端有淡红色无柄的小腺体20花单性,雌雄同株;圆锥花序顶生,长10~15厘米,被柔毛;花小,白色,长6~8毫米;雄花的花萼近球形,被茸毛,3裂,长约3毫米,花瓣5,倒卵状披针形,雄蕊15~20,生于被毛、隆起的花托上,最外5枚雄蕊与花瓣对生,与花盘的5个腺体互生;雌花的花被与雄花同,花盘的腺体5,极微小,子房每室有胚珠1枚,花柱2裂。核果肉质,卵形或球形,直径约5厘米;有种子1~2。花期4~7月。果期9~11月。
分布广东,广西、福建、台湾、云南等地。

本植物的叶(石栗叶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【采集】秋季桌熟时采收,取出种子晒干。

【药材】干燥种子,外有硬壳,呈不规则的扁圆形,径约2~3厘米,先端凸起稍尖,外表有黄白色白膜。除去薄膜,显出黄绿色或棕褐色之木质坚硬种皮。表面凹凸不平,有浅纵沟,腹面有明显的种脐,种脊明显或模糊,种皮厚约2毫米,内有白色种仁,极富油质,味甘而油腻。以个大、饱满为佳。
产于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【化学成分】壳占种子全重的68%,含水7.9~9.8、粗蛋白1.7~2.2、灰分4.0~7.7%。种仁占种子全重的32%,含油54.77%(棕榈酸8.17、硬脂酸3.38、油酸39.52、亚麻酸38.29、甘油8.68,不皂化物O.96%)。去油的残渣含蛋白质45.15、糖31.47、谷氨酸7.05%。

【药理作用】种子油中的辛辣树脂,有致泻作用。

【性味】《广东中药》Ⅱ:"甘,寒,有小毒。"

【功用主治】《广东中药》Ⅱ:"通经,清瘀热,治经闭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或煅存性为末,5~7个。

【宜忌】《广东中药》Ⅱ:"生吃能令人呕,孕妇禁服。"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
    上一篇:石栗叶
    精彩图文
    相关推荐
    1. 石栗叶

      石栗叶 (《岭南采药录》) 【来源】为大戟科植物石栗的叶。植物形态详"石栗子"条。 【采集】全年可采,晒干。 【药材】干燥叶多皱缩,纸质,卵形至长卵形,长10~20厘米,宽8~1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7:00

    2. 萍蓬草根

      萍蓬草根 (《本草拾遗》) 【异名】水栗子(《纲目》)。 【来源】为睡莲科植物萍蓬草的根茎。植物形态详"萍蓬草子"条。 【采集】秋季采收。 【性味】甘,寒。 ①《本草拾遗》:"味甘,无毒。" ②《纲目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6:44

    3. 茅栗

      茅栗 (《唐本草》) 【异名】?栗(《尔雅》郭璞注),?栗(《纲目》),野栗子、毛凹栗子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金栗、野茅栗、毛栗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 【来源】为壳斗科植物茅栗的总苞或树皮或根。 【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6:33

    4. 栗子

      栗子 (《千金食治》) 【异名】板栗(《唐本草》),栗果(《滇南本草》),大栗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 【来源】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。 【植物形态】栗(《诗经》),又名:瑰栗(《西京杂记》),毛板栗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6:21

    5. 栗秦

      栗秦 (《纲目》) 【来源】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内果皮。植物形态详"栗子"条。 【性味】《纲目》:"甘,平,涩,无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瘰疬,骨鲠。 【选方】①治栗子颈:栗蓬内膈断薄衣(栗秦),捣敷之。(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6:20

    6. 黄花蒿

      黄花蒿 (《纲目》) 【异名】臭蒿、草蒿(《日华子本草》),香丝草、酒饼草(《广州植物志》),马尿蒿、苦蒿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黄香蒿、黄蒿、野筒蒿(《江苏植药志》),鸡虱草(《江西草药》),秋蒿、...

      0 条评论 59 2023-10-09 16:06

    7. 地耳草

      地耳草 (《植物名实录》) 【异名】田基黄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水榴子、香草(《质问本草》),斑鸠窝、雀舌草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蛇喳口(《草木便方》),合掌草、跌水草(《分类草药性》),七寸金、一条...

      0 条评论 59 2023-10-09 15:47

    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