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荆子

医药桥 2023-10-09 16:08

黄荆子
(《纲目拾遗》)

【异名】布荆子(《本草求原》),黄金子(《浙江中药手册》)。

【来源】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果实。

【植物形态】黄荆(《救生苦海》),又名:五指柑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山荆(《玉环志》),山黄荆、黄荆条(《纲目拾遗》),七叶黄荆、蚊子柴、五指风、蚊烟柴、土柴胡、土常山、马藤、酱草。
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6米,枝叶有香气。新枝方形,灰白色,密被细绒毛。叶对生;掌状复叶,县长柄,通常5出,有时3出;小叶片椭圆状卵形,长4~9厘米,宽1.5~3.5厘米,中间的小叶片最大,两侧次第减小,先端长尖,基部楔形,全缘或浅波状,或每侧具2~5浅锯齿,上面淡绿色,有稀疏短毛和细油点。下面白色,密被白色绒毛。圆锥花序,顶生;萼钟形,5齿裂;花冠淡紫色,唇形,长约6毫米,上唇2裂,下唇3裂;雄蕊4,2强;子房4室,花柱线形,柱头2裂。核果,卵状球形,褐色,径约2.5毫米,下半部包于宿萼内。花期7~8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于向阳山地。分布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。

本植物的根(黄荆根)、枝(黄荆枝)、叶(黄荆叶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
【采集】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用手搓下,晒干,扬净。

【药材】干燥果实圆球形,上端稍大略平而圆,下端稍尖,长约3毫米,径约2毫米;宿萼灰褐色,密被棕色细绒毛,包围整个果实的2/3左右,但多半已脱落;基部具短柄;果实外表棕褐色,较光滑,表面纵脉纹明显,果皮较厚,质较硬,不易破碎。内藏白色种子数枚。气香,味苦带涩,以颗粒饱满、干燥、少宿萼、无杂质为佳。
产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四川、广西等地。

同属植物灰毛牡荆的果实在西藏亦作黄荆子使用。

【化学成分】黄荆子干品含精油0.1%,油中含1,8-桉叶素、l-香桧烯、l-2-蒎烯、莰烯、石竹烯以及二萜类、倍半萜醇及?类化合物等。尚含黄酮类及强心甙。

【药理作用】用小白鼠离体肺灌流黄荆子、黄荆根煎剂均能扩张支气管,前者较后者为优,不同提取部分中以含黄酮及强心甙部分效力较好。黄荆根、黄荆子水煎液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,前者较后者强,煎煮时间长的效果更好。

【性味】辛苦,温。

①《草木便方》:"苦,温。"
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辛,温。"

③《广西中药志》:"味辛,性温,无毒。"

【功用主治】祛风,除痰,行气,止痛。治感冒,咳嗽,哮喘,风痹,疟疾,胃痛,疝气,痔漏。

①《玉环志》:"消食下气。"

②《草木便方》:"养肝剧窍,坚齿,聪耳明目。止带浊。疗风痹,颓疝。"

③《广州植物志》:"祛风、涤痰、镇咳。""用代茶叶,有解暑之功。"

④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温经散瘀,解肌发汗。治感冒,疟疾,哮喘。"

⑤《四川中药志》:"养肝除风,行气止痛。治伤寒呃逆,咳喘,食滞,小肠疝气及痔漏生管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3钱(大剂0.5~1两);或研末。

【选方】①治伤寒发热而咳逆者:黄荆子,炒,水煎服。(《古今医鉴》黄荆散)

②治哮喘:黄荆子二至五钱。研粉加白糖适量,一日二次,水冲服。(南京《常用中草药》)

③治肝胃痛:黄荆子研末,和粉作团食。(《纲目拾遗》)

④治胃溃疡,慢性胃炎:黄荆干果一两。煎服或研末吞服。(南京《常用中草药》)

⑤治膈食吞酸或便秘:黄荆果实五钱。水煎或开水泡服,早晚各服一次。(《农村常用草药手册》)

⑥治痔漏之管:黄荆条所结之子(炙炒为末),五钱一服,黑糖拌,空心陈酒送服。(《纲目拾遗》)

⑦治痘疹空壳无浆:黄荆子(炒黑为末)一钱,酒浆调服:虚者,人参汤加酒浆二、三匙。(《痘疹仁端录》黄荆散)

【临床应用】治疗慢性气管炎
将黄荆子焙干研末,炼蜜为丸,每丸含生药3钱。日服3次,每次1丸,10天为一疗程,连服二个疗程。观察46例,近期控制5例,显效17例,好转15例。对咳、痰、喘均有疗效,但以祛痰效果较好。多数病人在用药二天内开始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出现。观察结果证明,本品对单纯型、轻型、虚寒型、无肺气肿的患者效果较好。配合紫河车、淮山药组成复方治疗,则可提高疗效。观察中曾对部分患者的痰液做了细胞学检查,结果证明黄荆子对慢性气管炎的炎症有一定的消炎作用,对气管粘膜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病变有一定的修复作用。副作用:服药期间患者无不适反应,但心电图复查有S-T段的改变;血象,肝功能及尿17-羟复查则均无明显变化。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
    上一篇:黄桷根
    精彩图文
    相关推荐
    1. 黄练芽

      黄练芽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黄楝头、回味(《物理小识》),黄裢头、蓝香(《食物考》),黄连芽(《纲目拾遗》),黄鹂芽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黄儿茶、黄连茶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。 【来源】为漆树科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6:07

    2. 黄麻根

      黄麻根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来源】为椴树科植物黄麻的根,植物形态详"黄麻叶"条。 【性味】①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苦,温,无毒。" ②《陆川本草》:"味淡微苦,性平。" 【功用主治】①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6:07

    3. 黄麻子

      黄麻子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大麻子(汪连仕《采药书》)。 【来源】为椴树科植物黄麻的种子。植物形态详"黄麻叶"条。 【化学成分】种子含黄麻属甙A、长蒴黄麻甙、葡萄糖芥甙。从发酵后的种子中还分离出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6:07

    4. 黄荆根

      黄荆根 (《草木便方》) 【来源】为马鞭草料植物黄荆的根,植物形态详"黄荆子"条。 【采集】2月或8月采挖。 【药理作用】根煎剂对小鼠有镇咳作用(氨水喷雾引咳法),并有祛痰作用(酚红法)。尚有扩张支气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6:07

    5. 獾油

      獾油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异名】獾子油(《黑龙江中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鼬科动物狗獾的脂肪油。动物形态详"獾肉"条。 【采集】冬季捕捉,此时脂肪最厚。杀死后,取其皮下脂肪及肠网膜上脂肪,入锅中熬炼成淡黄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6:06

    6. 鹅绒藤

      鹅绒藤 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 【异名】羊奶角角,牛皮消。 【来源】为萝藦科植物鹅绒藤茎中的白色乳汁。 【植物形态】鹅绒藤 多年生缠绕草本,有乳汁。茎密生短柔毛。叶对生;宽三角状心形,先端狭突尖,基部...

      0 条评论 59 2023-10-09 15:52

    7. 胡桃油

      胡桃油 (《普济方》) 【来源】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榨取之脂肪油。植物形态详胡桃仁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绦虫,疥癣,冻疮,?耳。 ①《纲目拾遗》:补火。 ②《现代实用中药》...

      0 条评论 59 2023-10-09 15:03

    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