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0 2023-10-07
红豆蔻
(《药性论》)
【异名】红豆(王好古),红蔻(《本草述钩元》),良姜子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
【来源】为姜种植物大高良姜的果实。植物形态详"大良姜"条。
【采集】秋季果实变红时采摘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】干燥果实椭圆球形,长0.8~1.5厘米,直径0.7~1厘米。一端有一小凹点(果柄痕),另一端冠以残留的淡黄色花被,长可达5毫米。外皮红棕色或枣红色,略皱缩,质薄,手捻之即碎。内含6粒种子,呈扁圆四面形或三角状多面形,黑棕色或红棕色,微有光泽,外附一层白色薄膜,破开内为灰白色。有香气,味辛辣。以颗粒饱满、气味辛辣者为佳。
主产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【炮制】拣去杂质,筛去灰屑,用时捣碎。
【性味】辛,温。
①《药性论》:"味苦辛。"
②《开宝本草》:"味辛,温,无毒。"
③《纲目》:"辛,热。"
【归经】《纲目》:"入手、足太阴经。"
【功用主治】散寒,燥湿,消食。治脘腹冷痛,呕吐泄泻,噎膈反胃,疟疾,痢疾。
①《药性论》:"治冷气腹痛,消瘴雾气毒,去宿食,温腹肠,吐泻,痢疾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治肠虚水泻,心腹绞痛,霍乱,呕吐酸水,解酒毒。"
③《纲目》:"治噎膈反胃,虚疟寒胀,燥湿散寒。"
④《本经逢原》:"止呕进食,大补命门相火。"
⑤《医林纂要》:"温中散寒,醒脾燥湿。"
⑥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外用治汗斑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8~1.5钱。外用:研末搐鼻或调搽。
【宜忌】阴虚有热者忌服。
①《药性论》:"多食令人舌粗,不思饮食。"
②《生生编》:"最能动火伤目,致衄,食料不宜用之。"
③《纲目》:"脾肺素有伏火者禁用。"
【选方】①治腹痛体冷,呕沫,不欲食:红豆蔻(去皮),荜茇、桂心、白术、当归(研,微炒)、人参(去芦头)各半两,附子一两(炮裂,去皮、脐),白豆蔻三分(去皮),干姜半两(炮裂,锉),陈橘皮三分(汤浸,去白瓤,焙),川椒(去目及闭口者,微炒去汗)三分。上药捣罗为末,炼蜜和捣三、二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不计时候,以生姜汤下三十丸。(《圣惠方》红豆蔻丸)
②治风寒牙痛:红豆蔻为末,随左右以少许搐鼻中,并掺牙取涎,或加麝香。(《卫生家宝方》)
防风花 (《药性论》) 【来源】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,详"防风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药性论》:"主心腹痛,四肢拘急,行履不得,经脉虚羸,骨节间疼痛。" 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.5钱。...
豆蔻 FructusAmomiRotundus (英)JaveAmonumFruit 【别名】 白豆蔻、圆豆蔻、原豆蔻、扣米。 【来源】 为姜科植物爪哇白豆蔻AmomumcompactumSoland...
豆蔻花 (《饮片新参》) 【来源】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花。植物形态详"白豆蔻"条。 【采集】夏季采。拣去花梗,晒干。 【药材】干燥花朵,呈扁压的长形块片,外表淡黄色,外面包被膜质状的花被,有明显纵脉,下...
冬瓜瓤 (《本草图经》) 【异名】冬瓜练(《药性论》)。 【来源】为葫芦种植物冬瓜的果觚。植物形态详"冬瓜"条。 【性味】《药性论》:"味甘,平。" 【功用主治】清热,止渴,利水,消肿。治烦渴,水肿,...
丁香 (《药性论》) 【别名】丁子香(《齐民要术》),支解香、雄丁香(《本草蒙筌》),公丁香(《本草原始》)。 【来源】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。 【植物形态】丁香 常绿乔木,高达10米。叶对生;叶柄...
茭白 (《本草图经》) 【异名】出隧、蘧蔬(《尔雅》),绿节(《西京杂记》),菰菜、茭首(孟诜),菰首(《本草拾遗》),菰笋、菰手、茭笋(《本草图经》),茭粑(《纲目》),茭瓜、茭耳菜(《植物名实图考...
金纽子 (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 【异名】护心草(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莎草科植物三头水蜈蚣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三头水蜈蚣 多年生草本,高8~30厘米。根茎短。茎丛生,细弱,扁三棱形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