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药桥 2023-10-09 15:40


(《别录》)

【异名】苦酒(《伤寒论》),淳酢(《本草经集注》),醯(《别录》),米醋(《食疗本草》)。

【来源】为以米、麦、高梁或酒、酒槽等酿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。

【化学成分】醋的一般组成为浸膏质、灰分、挥发酸、不挥发酸、还元糖。具体物质有高级醇类、3-羟基丁酮、二羟基丙酮、酪醇、乙醛、甲醛、乙缩醛、乙酸(含量3~5%)、琥珀酸、草酸及山梨糖等糖类。

【性味】酸苦,温。

①《别录》:"味酸,温,无毒。"

②《本草蒙筌》:"酸甘,温。"

③《纲目》:"酸苦,温,无毒。"

【归经】入肝、胃经。

①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肝经。"

②《本草新编》:"入胃、脾、大肠,尤走肝脏。"

③《本草经解》:"入足少阳胆经、足厥阴肝经。"

【功用主治】散瘀,止血,解毒,杀虫。治产后血晕,痃癖百瘕,黄疸,黄汗,吐血,衄血,大便下血,阴部瘙痒,痈疽疮肿。解鱼肉菜毒。

①《别录》:"消痈肿,散水气,杀邪毒。"

②《千金食治》:"治血运。"

③《本草拾遗》:"破血运,除百决坚积,消食,杀恶毒,破结气,心中酸水痰饮。"
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产后妇人并伤损,及金疮血运;下气除烦,破百结。治妇人心痛,助诸药力,杀一切鱼肉菜毒。"

⑤《本草衍义》:"益血。"

⑥《注解伤寒论》:"敛咽疮。"

⑦《纲目》:"散瘀血。治黄疸、黄汗。"

⑧《本草备要》:"散瘀,解毒,下气消食,开胃气。"

⑨《医林纂要》:"泻肝,收心。治卒昏,醒睡梦;补肺,发音声;杀鱼虫诸毒,伏蛔。"

⑩《会约医镜》:"治肠滑泻痢。"

⑾《本草再新》:"生用可以消诸毒,行湿气;制用可宣阳,可平肝,敛气镇风,散邪发汗。"

⑿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开胃,养肝,强筋,暖骨,醒酒,消食,下气辟邪,解鱼蟹鳞介诸毒。"

⒀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用于结核病之盗汗,为止汗药;又伤寒症之肠出血,为止血药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入汤剂或拌制药物。外用:烧热熏嗅、含漱或和药调敷。

【宜忌】脾胃湿甚、痿痹、筋脉拘挛及外感初起忌服。

①陶弘景:"酢酒不可多食之,损人肌脏耳。"

②《千金?食治》:"扁鹊云,多食酢,损人骨。"

③孟诜:"多食损人胃。""醋,服诸药不可多食。"

④《纲目》:"服茯苓、丹参人不可食醋。"

⑤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风寒咳嗽,外感疟痢初病皆忌。"

【选方】①治产后血晕:用铁器烧红,更迭淬醋中,就病人之鼻以熏之。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

②治一切积聚,不拘远年近日皆治之:京三棱四两(醋煮,切片,晒干),川芎二两(醋煮微软,切片),大黄半两(醋湿纸裹,火煨过)。上三味,同为末,水煮和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温水送下,不拘时候。病甚者一月效,轻者半月效。(《普济方》醋煮三棱丸)

③治瘕百:鳖甲、诃子皮、干姜各等分。为末,醋糊丸,梧子大,每三十丸,空心白汤下。(《医学入门》醋鳖丸)

④治过食鱼腥、生冷水菜果实成积者:生姜捣烂,和米醋调食之。(《日华子本草》)

⑤治黄汗病,身体肿,发热,汗出而渴,状如风水,汗沾衣,色正黄如檗汁,脉自沉。以汗出入水中浴,水从汗孔入得之:黄芪五两,芍药三两,桂枝三两。上三味,以苦酒一升,水七升,相和,煮取三升,温服一升,当心烦,服至六、七日乃解。若心烦不止者,以苦酒阻故也。(《金匮要略》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)

⑥治鼻血出不止:酢和胡粉半枣许服。(《千金方》)

⑦治疝气冲痛:育皮、小茴香各五钱,以米醋一碗煮干,加水二碗,煎八分,温和服。(《林氏家抄方》)

⑧治霍乱转筋入腹:酢煮青布?之,冷复易之。(《千金方》)

⑨治痈疽初起:生附子,以米醋磨稠汁,围四衅,一日上十余次。(《方脉正宗》)

⑩治诸肿毒:醋调大黄末涂。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

⑾治乳痈坚:以罐盛醋,烧石令热蚺中,沸止,更烧如前,少热,纳乳滇之,冷更烧石纳渍。(《千金方》)

⑿治少阴病,咽中伤生疮,不能语言,声不出者:半夏(洗、破如枣核)十四枚,鸡子一枚(去黄,纳苦酒,着鸡子壳中)。上二味纳半夏著苦酒中,以鸡子壳置刀环中,安火上,令三沸,去滓,少少含咽之,不瘥,更作三剂。(《伤寒论》苦酒汤)

⒀治锁喉风,胀闷不通:土牛膝捣汁半碗,加入真米醋半碗,用鹅毛翎尖挑少许入喉中,随吐涎痰,连挑十余次,吐痰碗许即通。(《本草汇言》)

⒁治牙齿疼痛:米醋煮枸杞白皮一升,取半升,含漱。(《肘后方》)

⒂治牙疼:陈醋四两,花椒二钱。水煎,去椒含漱。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
⒃治汤火伤:醋淋洗。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

【临床应用】①预防流行性感冒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
关闭门窗,诹适量醋(每立方米空间用2~10毫升)用1~2倍水稀释后加热蒸熏,每次1小时,每日或隔日1次,连续3~6天。某年春冬,某部队先后有13个连队发生流感,其中12个连队经用此法后第2天即控制了流行;而另一连队未曾应用,结果2天后有60%的人染病,于第3天应用此法后便很快控制了蔓延。此外,在"流脑"流行期间,曾对84名带菌者行食醋蒸熏,每日2次,连续10天,结果带菌者全部转为阴性。经试验,食醋蒸熏对流感病毒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;同时食醋对甲型链球菌、卡他球菌、肺炎双球菌、白色葡萄球菌及流感杆菌等5种细菌也有杀菌作用。

②治疗急、慢性传染性肝炎
取米醋2斤,鲜猪骨1斤,红、白糖各4两,置锅内共煮(不加水),至沸后90分钟取出过滤。成人每次30~40毫升,小儿(5~10岁)10~15毫升,每日3次饭后服。1个月为一疗程,慢性者可服2~3疗程。对有高热者不适用。据3例观察,服药40~60天后均告恢复。

③治疗胆道蛔虫病
按年龄大小顿服酸醋30~50毫升或更多,以后视情况可再次服用,直至不痛为止。在疼痛明显减轻的当天或次日,按常规服用驱蛔药物。观察15例,服药总量为300~500毫升;结果12例于两天内完全止痛,3例在3~4天疼痛亦完全解除。

④治疗蛲虫病
用食醋灌肠治疗58例,经1~3次即愈。无不良反应。方法:将食醋用凉开水稀释(每30毫升醋加凉水至100毫升),于睡眠前用消毒导尿管一根插入肛门内约20厘米,然后以消毒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肠内,每次100~140毫升(小儿酌减),每日1次。

⑤治疗一般外科炎症
取食醋250毫升,置搪瓷碗中加热,沸后加入乳香、没药末各6克,边搅拌边加入淀粉(山芋粉亦可)60克,待成糊状后即将其涂于牛皮纸上(面积应大于病变范围,厚约1~1.5厘米),俟温度降至50℃左右时敷于患处,外加三、四层纱布包扎。如有伤口,按常规处理,在敷以凡士林纱布后再敷醋膏(勿直接涂于伤口,以免腐蚀扩大)。凡疖、痈、蜂窝织炎、丹毒、脓肿、腮腺炎、乳腺炎等急性炎症皆可应用,对结核性炎症及骨髓炎等则不适宜。临床观察50例,除5例(系寒性脓肿、喉头结核及骨髓炎)无效外,均获治愈。一般在两小时后疼痛开始减轻,六小时后开始消肿。治愈时间在2天内者16例,6天内者20例,9天内者7例,10天以上者2例。

⑥治疗石灰烧伤
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,试用5%食醋溶液浸洗患部,获得良好效果。洗后患处的灼热刺痛及颜面潮红等症状能立即解除;如形成腐蚀性溃疡者,亦可自行结痴愈合。

【名家论述】①《本草衍义》:"醋,酒糟为主,有米醋、麦醋、枣醋。米醋比诸醋最酽,入药多用之,谷气全也,故胜糟醋。产妇房中常得醋气则为佳,醋益血也。唐雄黄涂蜂虿,亦取其收而不散也。"

①《纲目》:"大抵醋治诸疮肿积块,心腹疼痛,痰水血病,杀鱼肉菜及诸虫毒气,无非取其酸收之意,而又有散瘀、解毒之功。"

②《本草经疏》:"醋惟米造者入药,得温热之气,其味酸,气温无毒。酸入肝,肝主血,血逆热壅则生痈肿,酸能敛壅热,温能行逆血,故主消痈肿。其治产后血晕,百块血积,亦此意耳。散水气者,水性泛滥,得收敛而宁谧也。杀邪毒者,酸苦涌泻,能吐出一切邪气毒物也。《日华子,主下气除烦,妇人心痛血气,并产后及伤损,金疮出血,迷闷,杀一切鱼肉菜毒,取其酸收而又有散瘀解毒之功也,故外科敷药中多资用。""经曰,酸走筋,筋病毋多食酸。凡筋挛偏痹,手足屈伸不便,皆忌之。又曰,味过于酸,肝气以津,脾气乃绝,多食酸则肉皱而唇揭。言能助肝贼脾,凡脾病者亦不宜过食。"

③《本草汇言》:"醋,解热毒,消痈肿,化一切鱼腥水菜诸积之药也,林氏曰,醋主收,醋得酸味之正也,直人厥阴肝经,散邪敛正,故藏器方治产后血胀、血晕,及一切中恶邪气,卒时昏冒者,以大炭火入熨斗内以酽米醋沃之,酸气遍室中,血行气通痰下,而神自清矣。凡诸药宜入肝者,须以醋拌炒制。应病如神。又仲景《金匮要略》治黄汗,有黄耆白芍桂枝苦酒汤;谭氏治风痰,有石胆散子,俱用米醋入剂,专取其敛正气,散一切恶水血痰之妙用也。"

⑤《本草求真》:"米醋,酸主敛,故书多载散瘀解毒,下气消食。且同木香磨服,则治心腹血气诸痛;以火淬醋入鼻,则治产后血晕;且合外科药敷,则治百结痰癖、疸黄痈肿;暨口漱以治舌疮;面涂以散损伤积血,及杀鱼肉菜草诸毒。至醋既酸(收),又云能散痈肿者,以消则内散,溃则外散,收处即是散处故耳。"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
    上一篇:刺玫花
    精彩图文
    相关推荐
    1. 粗叶悬钩子

      粗叶悬钩子 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 【异名】大叶蛇泡竻、大破布刺、老虎泡、虎掌竻,九月泡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八月泡、牛尾泡、大竻坛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粗叶悬钩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5:40

    2. 刺莓果根

      刺莓果根 (《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 【异名】野玫瑰根(《吉林医药资料》(1):32,1971)。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根。植物形态详"刺莓果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5:40

    3. 刺楸树根

      刺楸树根 (《四川中药志》) 【异名】刺五加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 【来源】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根或根皮。植物形态详"刺楸树皮"条。 【采集】夏末秋初采挖,洗净晒干。 【化学成分】根含多糖,水解后得半乳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5:40

    4. 刺莓果

      刺莓果 (《黑龙江中药》) 【异名】蔷薇果(东北)。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果实。 【植物形态】山刺玫,又名:刺玫蔷薇、野玫瑰。 落叶灌木,高0.8~2米。根木质,粗长,暗褐色。枝暗紫色,无毛,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5:40

    5. 刺沙蓬

      刺沙蓬 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 【异名】猪毛菜、大翅猪毛菜(《东北植药图志》),扎蓬棵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,风滚草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藜科植物刺沙蓬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态】刺沙蓬 一年生草本,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5:40

    6. 姜露

      姜露 (《纲目拾遗》) 【来源】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的蒸馏液。植物形态参见"生姜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辟寒,解中霜雾毒,驱瘴,消食化痰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炖温,3~5钱。...

      0 条评论 59 2023-10-09 15:27

    7. 楮茎

      楮茎 (《别录》) 【来源】为桑种植物构树的树枝。植物形态详"楮实"条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风疹,目赤肿痛,小便不利。 ①《别录》:"主癌疹痒,单煮洗...

      0 条评论 59 2023-10-09 15:38

    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