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枝

医药桥 2023-10-09 15:10

桂枝
(《唐本草》)
【异名】柳桂(《本草别说》)。
【来源】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。植物形态详肉桂条。
【采集】8~7月间剪取嫩枝,截成长约15或30~100厘米的小段,晒干。

【药材】干燥的嫩枝,呈圆柱形,长15~100厘米,直径0.8~1厘米,外表棕红色或紫褐色。表面有枝痕、叶痕、芽痕,并有纵棱线、纵纹及横纹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。外有棕红色边,中心色较深。粗枝断面呈黄白色。气清香,味甜微辛。以幼嫩、棕红色、气香者为佳。
主产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【药理作用】①抗菌作用
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、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,有效浓度为25毫克/毫升或以下;对白色葡萄球菌、志贺氏痢疾杆菌、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、肺炎球菌、产气杆菌、变形杆菌、炭疽杆菌、肠炎沙门氏菌、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(平板挖洞法)。
②抗病毒作用
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,桂枝煎剂(1:20)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-1株和孤儿病毒(ECHO11)有抑制作用,在鸡胚上,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,以70%醇浸剂作用较好。
③利尿作用
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.25克/公斤给麻醉犬静脉注射,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,单用桂枝静注(0.029克/公斤)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,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,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。
【炮制】桂枝:用水稍浸泡,捞起,闷润至透,切片,晾干,筛去屑。桂枝木:取去皮桂枝,稍浸泡,润透,切片,晾干。桂枝尖:取桂枝的细枝梢,稍浸,闷润至透,切片,晾干。炒桂枝:取桂枝片入锅内,以文火炒至深黄色略有焦斑为度。
【性味】辛甘,温。
①《医学启源》:气热,味辛甘。
②《本经逢原》:辛,甘,微温,无毒。
【归经】入膀胱、心、肺经。
①《汤液本草》:入足太阳经。
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入肺经。
③《药品化义》:入肝、肾、膀胱三经。
④《本草求真》:入肌表,兼入心、肝。
【功用主治】发汗解肌,温经通脉。治风寒表证,肩背肢节酸疼,胸痹痰饮,经闭百瘕。
①成无己:泄奔豚,和肌表,散下焦蓄血。利肺气。
②《医学启源》:《主治秘诀》:去伤风头痛,开腠理,解表,去皮风湿(末二字据《本草发挥》补)。
③《本草经疏》:实表祛邪。主利肝肺气,头痛,风痹骨节挛痛。
④《药品化义》:专行上部肩臂,能领药至痛处,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。
⑤《本草备要》:温经通脉,发汗解肌。
⑥《本草再新》:温中行血,健脾燥胃,消肿利湿。治手足发冷作麻、筋抽疼痛,并外感寒凉等症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2钱;或入丸、散。
【宜忌】温热病及阴虚阳盛之证、血证、孕妇忌服。
①《本草从新》:阴虚之人,一切血证,不可误投。
②《得配本草》:阴虚血乏,素有血证,外无寒邪,阳气内盛,四者禁用。
【选方】①治太阳中风,阳浮而阴弱,阳浮者,热自发,阴弱者,汗自出,啬啬恶寒,渐渐恶风,翕翕发热,鼻鸣干呕者:桂枝三两(去皮),芍药三两,甘草二两(炙),生姜三两(切),大枣十二枚(擘)。上五味,细切三味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滓,适寒温,服一升;服巳须臾,吸热稀粥一升余,以助药力,温覆令一时许,遍身??微似有汗者益佳。(《伤寒论》桂枝汤)
②治伤寒八九日,风湿相搏,身体疼烦,不能自转侧,不呕不渴,脉浮虚而涩者:桂枝四两(去皮),附子三枚(炮,去皮,破),生姜三两(切),大枣十二枚(擘),甘草二两(炙)。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(《伤寒论》桂枝附子汤)
③治诸肢节疼痛,身体?羸,脚肿如脱,头眩短气,温温欲吐:桂枝四两,芍药三两,甘草二两,麻黄二两,生姜五两,白术五两,知母四两,防风四两,附子一枚(炮)。上九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桂枝芍药知母汤)
④治心中痞,诸逆,心悬痛:桂枝、生姜各三两,枳实五枚。上三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分温三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桂枝生姜枳实汤)
⑤治伤寒发汗后,其人脐下悸者,欲作奔豚:茯苓半斤,桂枝四两(去皮),甘草二两(炙),大枣十五枚(擘)。上四味,以甘澜水一斗,先煮茯苓,减二升;纳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(《伤寒论》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)
⑥治血痹阴阳俱微,寸口关上微,尺中小紧,外证身体不仁,如风痹状:黄芪三两,芍药三两,桂枝三两,生姜六两,大枣十二枚。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(黄芪桂枝五物汤)
⑦治失精家少腹弦急,阴头寒,目眩,发落,脉极虚、芤迟,为清谷亡血失精,脉得诸芤动微紧:桂枝、芍药、生姜各三两,甘草二两,大枣十二枚,龙骨、牡蛎各三两。上七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分温三服。(桂枝龙骨牡蛎汤)
⑧治虚劳里急悸衄,腹中痛,梦失精,四肢酸疼,手足烦热,咽干口燥:桂枝三两(去皮),甘草二两(炙),大枣十二枚,芍药六两,生姜三两,胶饴一升。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内胶饴,更上微火消解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(小建中汤)
⑨治妇人宿有百病,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,胎动在脐上者,为百痼害,妊娠六月动者,前三月经水利时,胎也。下血者,后断三月,雄也。所以血不止者,其百不去故也,当下其百:桂枝、茯苓、牡丹(去心)、桃仁(去皮、尖,熬)、芍药各等分。上五味,末之,炼蜜和丸如兔屎大。每日食前服一丸,不知,加至三丸。(桂枝茯苓丸,⑥方以下出《金匮要略》)
【名家论述】①《用药心法》:桂枝气味俱轻,故能上行发散于表。
②王好古:或问《本草》言桂能止烦出汗,而张仲景治伤寒有当发汗,凡数处,皆用桂枝汤;又云,无汗不得服桂枝,汗家不得重发汗,若用桂枝是重发其汗,汗多者用桂枝甘草汤,此又用桂枝闭汗也。一药二用,与《本草》之义相通否乎?曰,《本草》言桂辛甘大热,能宣导百药,通血脉,止烦出汗,是调其血而汗自出也。仲景云,太阳中风,阴弱者汗自出,卫实营虚故发热汗出。又云,太阳病发热汗出者,此为营弱卫强。阴虚阳必凑之,故皆用桂枝发其汗。此乃调其营气,则卫气自和,风邪无所容,遂自汗而解,非桂枝能开腠理,发出其汗也。汗多用桂枝者,以之调和营卫,则邪从汗出而汗自止,非桂枝能闭汗孔也。昧者不知出汗、闭汗之意,遇伤寒无汗者亦用桂枝,误之甚矣。桂枝汤下发汗字,当认作出字,汗自然发出,非若麻黄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。其治虚汗,亦当逆察其意可也。
③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仲景治表用桂枝,非表有虚以桂补之;卫有风邪,故病自汗,以桂枝发其邪,卫和则表密汗自止,非桂枝能收汗而治之。
④《纲目》:麻黄遍彻皮毛,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,肺主皮毛,辛走肺也。桂枝进达营卫,故能解肌而风邪去,脾主营,肺主卫,甘走脾,辛走肺也。
⑤《本草汇言》:桂枝,散风寒,逐表邪,发邪汗,止咳嗽,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,气味虽不离乎辛热,但体属枝条,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,游行臂膝肢节之处。
⑥《本草述》:桂枝与薄桂,虽皆属细枝条,但薄桂尤其皮之薄者,故和营之力似不及枝也。又肉桂治奔豚而桂枝亦用之者,以奔豚属肾气,肾气出之膀胱,桂枝入足太阳故也。世医不悟桂枝实表之精义,似以此味能补卫而密腠理。若然,何以不用参、芪耶?盖四时之风,因于四时之气,冬月寒风伤卫,卫为寒风所并,则不为营气之并而与之和,故汗出也。唯桂枝辛甘能散肌表寒风,又通血脉,故合于白芍,由卫之固以达营,使其相和而肌解汗止也。
⑦《本经逢原》:麻黄外发而祛寒,遍彻皮毛,故专于发汗;桂枝上行而散表,透达营卫,故能解肌。世俗以伤寒无汗不得用桂枝者,非也。桂枝辛甘发散为阳,寒伤营血,亦不可少之药。麻黄汤、葛根汤未尝缺此。但不可用桂枝汤,以中有芍药酸寒,收敛表腠为禁耳。
⑧《长沙药解》:桂枝,入肝家而行血分,走经络而达荣郁。善解风邪,最调木气。升清阳之脱陷,降浊阴之冲逆,舒筋脉之急挛,利关节之壅阻。入肝胆而散遏抑,极止痛楚,通经络而开痹涩,甚去湿寒。能止奔豚,更安惊悸。
⑨《本经疏证》:凡药须究其体用,桂枝能利关节,温经通脉,此其体也。《素问?阴阳应象大论》曰,味厚则泄,气厚则发热,辛以散结,甘可补虚。故能调和腠理,下气散逆,止痛除烦,此其用也。盖其用之之道有六:曰和营,曰通阳,曰利水,曰下气,曰行瘀,曰补中。其功之最大,施之最广,无如桂枝汤,则和营其首功也。
⑩张寿颐:桂枝轻用三、五分至七、八分,重用一钱至钱半,若营血素虚,而卫阳亦微,外有凛寒,则用一、二分与白芍合炒,其舌滑无苔者,且必桂、芍同炒,而拣去桂枝不用,仅取其气,不食其味,此虽吴下近时新法,而不可谓其无深意者也。桂枝即肉桂之枝,柔嫩细条,芬芳馥郁,轻扬升散,味辛气温。祛营卫之风寒,主太阳中风而头痛。立中州之阳气,疗脾胃虚馁而腹疼。宜通经络,上达肩臂。温辛胜水,则抑降肾气,下定奔豚,开肾家之痹着,若是阳微溲短,斯为通溺良材。惟在燥咳气升,妄用即教血溢,抑或阴亏液耗,误投必致病加。其效在皮,而仲景书反去其皮,可悟传抄之谬,无皮为木,而晚近来或用其木,毋乃嗜好之偏。
⑾曹家达:寒湿凝迈于肌肉,阳气不达于外,仲师因立桂枝汤方,以扶脾阳而达营分之郁。盖孙络满布腠理,寒郁于肌,孙络为之不通,非得阳气以通之,营分中余液必不能蒸化而成汗,桂枝之开发脾阳其本能也。但失此不治,湿邪内窜关节,则病历节;或窜入孙络而为痛,按之不知其处,俗名寒湿流筋。其郁塞牵涉肝脏,二证皆宜桂枝。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
    上一篇:过山龙
    精彩图文
    相关推荐
    1. 过山龙

      过山龙 (《陕西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羊葡萄蔓(《陕西中草药》),草葡萄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。 【来源】为葡萄科植物马头叶蛇葡萄的根皮。 【植物形态】乌头叶蛇葡萄 落叶木质藤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5:10

    2. 滚山虫

      滚山虫 (《云南中草药》) 【异名】滚山珠、地罗汉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球马陆科动物滚山球马陆的全虫。 【动物形态】滚山球马陆 体呈扁长圆柱形,长2~3厘米,宽1~1.5厘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5:10

    3. 过塘蛇

      过塘蛇 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 【异名】水盖菜、崩草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水瓮菜(《本草求原》),水龙(《柳冈杂记》),过江龙(《天宝本草》),水芥菜(《岭南采药录》),水菜岳(《福建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5:10

    4. 过坛龙

      过坛龙 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 【异名】铁线草、黑骨芒、秧居草(《岭南采药录》),铁线蕨、黑骨芒箕(《广州植物志》),螺厥蕨、黑脚蕨、五爪黑蕨(《广西药植图志》),乌脚枪(《陆川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5:10

    5. 海浮石

      海浮石 (《本草从新》) 【异名】水花(《本草拾遗》),海石(《丹溪心法》),水泡石(《东医宝鉴》),浮海石(《玉楸药解》),浮水石(《医林纂要》),羊肚石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 【来...

      59 2023-10-09 15:10

    6. 黑塔子根

      黑塔子根 (《四川中药志》) 【异名】油柿根(《分类草药性》). 【来源】为柿科植物福州柿的根。 【植物形态】福州柿,又名:黑塔子、黑丁香、野油柿。 灌木,高1~2米。枝直立而有...

      0 条评论 59 2023-10-09 15:04

    7. 海螺壳

      海螺壳 (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 【来源】为骨螺科动物红螺的壳。动物形态详海螺条。 【炮制】采得后除去残肉和泥土,煅后碾碎用。 【性味】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甘咸,微...

      0 条评论 59 2023-10-09 15:09

    返回顶部小火箭